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據西班牙歐浪網報道,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東方不亮西方亮”,2009年整個歐洲大陸因遭遇經濟危機的肆虐而陷入“冰河世紀”,不僅大量人口失業、經濟衰退,而且更多的店鋪陷入了困境,被迫選擇關店、轉業或者縮小經營。
然而,就在廣大僑商為自己在西班牙的生意遭受影響而犯愁之際,一些目光長遠的僑商將自己的生意暫時轉移其它國家,在一年的時間里不僅成功開拓了異地市場,更避開了經濟危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
據記者了解,今年剛剛三十而立的僑商陳某(化名)跟隨父母在西班牙經商多年,從小就耳濡目染地深得經商之道。2008年4月,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服裝業受經濟危機影響,使得很多華人企業、店鋪陷入了窘迫的境地:往年的4月已是春暖花開,人們大多都已穿上鮮艷的春秋裝。
而2008接近4月下旬,很多人的冬裝還披在身上。受氣候、經濟危機的雙重壓力影響,不少從事服裝業、鞋業的僑商們在剖析了市場環境后,紛紛覺得應該盡早退出服裝業、鞋業市場,轉作其它行業,保存自己經濟實力才是應對經濟危機的“上上策”。
作為一名從商多年,已經是兩家服裝店店主的陳某來說,商界上的動蕩變化已經影響了自己的生意,那么是否該像其它人一樣,選擇轉行以保存實力,讓陳某陷入了面對人生“十字路口”的左右為難。據陳某告訴記者:“其實當時已經有很多人看出來這次經濟危機來勢洶洶,搞不好會導致一些人徹底破產。
尤其是服裝、鞋等方面,在2008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較其它行業相比,開始出現衰退勢頭,很多東西往年賣的非常不錯,可是在2008年同一時期,已經出現無法銷售的局面,銷售額甚至下降了40%?50%,所以當時該如何應對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境,保存自己的實力,是大部分從事我們這一行業親戚、朋友們所要面對的問題。”
然而,盡管陳某周圍的一些朋友廉價將自己辛苦多年的服裝店、鞋店轉讓,然后選擇了一些自認為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小的百元店、餐館、食品店等行業,但是陳某經過細心的觀察發現:雖然表面上這些行業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小,但是一旦經濟危機持續下去,這些行業也一樣會受到制約,從而很可能會使得那些廉價轉讓了自己熟悉的老本行,從事另一個陌生行業后,又再度陷入受經濟危機、行業競爭影響下的二次困境。
陳某告訴記者:“當時也受親戚、朋友的想法影響,想拋棄自己經營多年、已經熟悉了的服裝業,轉作百元店生意,甚至連店面都已經考察好了,就等著自己的服裝店轉讓出手后,重新開張、營業。
但是說句實話,我心里對于從事其它行業,能夠維持像以前一樣的經營沒有一個底,我甚至觀察了很多已經轉行的朋友,他們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經營的百元店、食品店、餐館生意并不如以前經營服裝店的生意,所以一方面我要考慮如何發展我的事業,一方面面對整個大勢所趨的經營環境,當時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2008年9月,在苦苦支撐了近大半年時間的陳某一直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本行轉作他行,但是如果一旦再苦苦支撐下去,不但會限制自己商業發展,而且還可能會導致自己多年的積蓄會坐吃山空,陷入當年一清二白的創業境地。
該如何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又不會使得自己不會陷入困境,同時能夠繼續在自己所熟悉的行業中有所發展,談起那段難熬的時間,陳某只能用“夜不能寐”一詞來形容自己。
“我的家族在海外發展比較大,不僅僅歐洲,東亞、美洲都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打理生意。2008年9月,我兩家服裝店已經開始入不敷出了。這時候我的一個在南美某國做服裝生意的表姐打電話給我,詢問我的近況,在知道我現在面臨的苦惱時,我表姐給我出了一個主意,她說南美受經濟危機影響不是很大,尤其在服裝行業上相對于歐洲來說,尚有一些空間可以經營,所以她勸我將歐洲的一些品牌服裝拿到她那里經營,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她擴大經營范圍,而且她也能幫助我在海外開拓市場,擺脫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
表姐的一席話,讓陳某茅塞頓開:眼看著自己坐吃山空,反正都有可能虧錢,不如照表姐給的建議,重新開辟市場,這樣說不定能夠贏得市場,讓自己避開經濟危機的影響,同時也不會讓自己丟棄了老本行,至少虧也能虧個明白。
2009年10月底,在表姐的幫助下,陳某及其愛人一行前往南美某國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考察陳某發現,由于南北球四季顛倒的影響,歐洲秋、冬季打折的一些夏季時裝,在正進入夏季的南美某國往往是緊俏商品,雖然南美這些小國家受國力影響,百姓的收入不是很多,但是人們卻非常喜歡裝扮自己。
尤其是當地的年輕人,對于一些時髦時裝、首飾更是極度推崇。這一意想不到的市場調查,讓從商多年的陳某“嗅出”了一絲商機,他立刻決定:關閉兩家在西班牙的服裝店,全部購進夏季時髦服裝,進軍南美某國的服裝市場。2009年12月初,陳某在親戚、朋友的協助下,共同集資購買了一貨柜的夏季時裝運往南美某國,在表姐的幫忙下,租用了當地的一個大型倉庫,建了一所當地從未有過的“服裝、鞋、首飾”倉儲式超市。沒想到,超市剛一開業,就受到了當地人的青睞,前往該超市購物的人擠破了超市大門,每天的營業量超過了陳某的預期想象。
據陳某告訴記者:“第一次進貨,為了試探當地市場,沒有進太多的高檔、貴重服裝,而進的大多是T恤、汗衫、連衣裙等平民服飾,卻沒有想到這些便宜、簡單的服飾在當地大受歡迎,尤其是那些印有個性圖案的汗衫,深得當地年輕人的喜歡,有的時候甚至一天能賣出去近千件,很多人拿這些汗衫作為圣誕禮物送給自己的朋友當圣誕禮物。第一貨柜的服裝以及我表姐在當地進的一些首飾等對象,在短短兩個月不到的的時間內銷售一空。”
突如其來的良好商機,讓陳某不禁喜出望外。三個月后,陳某第二批三貨柜的服裝再次運往南美某國,雖然這次服裝沒有受圣誕影響,銷售有些滯后,但是還是順利出手,讓陳某在南美又淘得一桶金。
然而,陳某在南美某國的轉行成功,也同樣引起和很多人的關注,不少人知曉了這條發財之道后,也紛紛效仿陳某,通過各種途徑進軍南美,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十幾家中國服裝超市在陳某的超市附近林立而起,打破了陳某在當地的壟斷局面。并且,該國受政治因素及大量僑商進軍該國市場影響,于2009年年初不斷調高服裝、首飾等物品的關稅,使得陳某等進軍該國市場的僑商再次面臨新的商業危機。
據陳某告訴記者:“2008年年底的時候,什么都好做,很多把生意轉到這邊的僑商們賺了很大的一筆,可是隨著這條發財路一傳十、十傳百被更多人知道,從歐洲轉到這里做生意,因此當地政府一方面受政治影響,一方面加大了海關進出口稅率,所以自2009年夏天開始,這里的生意也沒有當初那么好做了。”
然而,盡管生意不再好做,但是比起那些依舊在經濟危機下,掙扎于西班牙服裝業市場的同行們來說,陳某已然是擺脫了歐洲經濟危機的低靡,利用世界商業市場變化突圍的一名成功僑商。
2009年夏天,通過自己的努力,陳某和表姐在當地擴大了自己的營業范圍,不僅銷售服裝、首飾、鞋業,更進軍百貨類商品,在當地開設連鎖店三家。
談起自己的經歷,再回首看看當年和自己商討如何應對經濟危機,最終選擇了轉行的一幫朋友們依然苦苦守著自己轉型后的百元店、餐館而始終無所作為,天天為慘淡的經營狀況愁眉不展,陳某覺得完全是機緣巧合。
在采訪最后,他告訴記者:“其實像我這樣為了躲開歐洲經濟危機,進軍南美甚至其它地區市場的華商有很多,而且成功的也不止我一個,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我們多有遠見,一方面是靠自己在商界打拼獲得的經驗,一方面是靠自己的運氣。”
--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