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今年生意倒是有的做,但生意多了,反而沒法做了。”苦于勞動力缺乏,生產能力有限,昨天,平湖青山制衣廠總經理何強把上周剛接的一個訂單轉到朋友工廠加工,以緩解勞動力缺乏、生產能力不足的壓力。
據平湖服裝協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平湖服裝業勞動力缺口達3萬人,占行業勞動力需求量的20%,且勞動力流失日趨嚴重,不少企業正謀劃走出去,借力發展。
產能擴張受制約
雖然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資金壓力增大等因素,給平湖服裝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經營風險,但真正讓企業憂心的是勞動力缺乏,勞動力成本大幅攀升,這對企業造成的影響遠超過其他因素。
“有訂單,但招工難,招不著人,沒法子擴大產能,你怎么接生意。”港區東興制衣廠經理黃頌才說,今年生意比去年好做,想把規模擴展一倍,但苦于勞動力缺乏,擴大產能的計劃只能擱淺。
據了解,這兩年,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及勞動力年齡結構的變化,平湖服裝業勞動力缺口日漸擴大,目前缺口已達3萬人,經營治理不太規范的中小企業首當其沖,即使一些大企業招工也沒往年那么輕易,限于產能,只得把訂單流轉下家。
勞動力成本飆升
招工難,勞動力供不應求,不僅限制了企業產能的擴展,而且直接提高了勞動力的成本。“往年,平湖勞動力成本年均上升10%,而今年上升了18%。”平湖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費永華說,現在,一個工人一年工資、福利在1.8萬元左右,遠超過往年。
勞動力緊俏,跳槽現象頻繁,更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我現在特擔心工人跳槽,哪怕走10個人,整體生產計劃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何強說,雖然企業規模不大,但工人工資待遇與大企業一樣,一點也不敢大意,不然工人說跑就跑了。
工資待遇漲上去了,利潤卻削減了不少,加上流動資金緊張,使本來靠二手生意賺加工費的小企業捉襟見肘,一些大企業也感到了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走出去借力發展
不管訂單怎么流轉,勞動力成本怎么上升,在目前勞動力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地區行業的總產能是一定的,這無疑會加劇行業經營的風險,而且隨著服裝業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勞動力流失會進一步加劇。
據了解,目前,我市服裝工人大部分來自安徽、湖北等地區,但隨著產業的梯度轉移,這些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日益壯大,勞動力由輸出轉為自留,直接影響我市服裝業勞動力的供給,進而影響產業的后續發展。
事實上,不少企業已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走出去,到安徽、蘇北等地投資,借力發展,這樣可縮減成本,騰出空間,發展總部經濟。以安徽東至為例,當地服裝勞動力、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可降低20%,土地成本只有平湖的幾分之一。
費永華表示,企業走出去發展是趨勢,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勞動力缺口的加大,成本的上升,土地資源的稀缺,企業必然要走出去,將生產環節轉移至低成本地區,因為沒有哪個企業愿意高成本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