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近5年的產業升級已將童裝帶入了產業化發展軌道,面臨市場的全面調整,新的產業格局逐步形成,“品牌提升”和“流通環節轉型”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詞
近年來,我國童裝生產增長勢頭強勁,均保持兩位數增幅。
內需膨脹是童裝產業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內需增長帶來了市場的變化,市場變化為品牌發展創造了契機,同時也會更加殘酷地履行品牌淘汰職責,成為企業生存成長的雙刃劍。
消費升級是品牌化基礎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農村人口也逐步向城市移動,童裝市場消費處于全面升級階段。原來的中層消費者開始向中高端市場漂移,而原來的低層市場消費者逐漸向中端移動。同時,消費者的心理價位也在上移,價格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2003年,中國服裝協會曾對消費者做過一次童裝消費傾向調查,2007年初再次調查結果與之相比,變化最突出的就是消費者心理價位明顯上調。2003年,絕大多數消費者認為一條兒童牛仔褲的合理價位是50元以下,而2007年,半數以上消費者認為該價位為100元,1/5以上消費者認為150元以上比較合理,只有不足1/4消費者認為50元合理。
近幾年,品牌童裝的價格一直在溫和地上升,消費者已經逐漸地適應和接受現行價位,另外,隨著消費者對童裝產品安全性等要求的提高,較高價位已經能夠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理解。
隨著消費者對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關注,他們在選擇童裝的時候從對款式的追求進一步提升到對面料、品位的需求。對比2007年和2003年童裝消費傾向調查結果,對于“選購童裝時最注重的因素”一項,2007年的調查中幾乎100%的消費者都選擇了“面料”一項,成為“得票率”最高的選項。與面料有關的“安全性”選項也是高得票選項,而同時選擇“款式”的消費者竟然不足1/5。這是因為一些消費者認為面料的選擇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品牌的設計能力和檔次,通常采用優良面料或環保面料的品牌的產品風格、款式都比較容易令人滿意。
在中國服裝協會對消費者的調查中,盡管在“經常光顧的品牌”中很多消費者列舉出5個甚至更多品牌,但可以看到一些品牌的出現率很高。不同地區消費者選擇相同品牌的概率比較高。可見,隨著消費者對品牌進一步認識和熟悉,消費者已經對一些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忠誠度。
另外,隨著消費者成長、品牌發展、市場成熟,童裝的隨機性消費不斷提高。產生隨機性購買必須要求產品能夠引起消費者即時的購買沖動,對產品設計方面的要求提高,差異化、個性化對引發消費者采購興趣十分有效。
消費者的這些變化對市場模式和品牌營銷模式提出了變革要求。
消費者需求促進產品結構優化
隨著市場、行業發展,中國童裝業新牌輩出,品牌細分時代來臨,原來的千店一面的現象有所改觀。
在設計方面,近年來中國童裝品牌的設計能力大大提高,很多品牌具有明確的風格定位,成熟的品牌之間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別。多年的發展,已經培育起一批童裝專業設計師,在童裝的設計過程中,很多企業不僅做到了基本款式設計、色彩搭配、面料選用,甚至還將設計延伸到了產品的安全性、實用性等細節方面。
與此同時童裝品牌的年齡段越做越寬。目前我國童裝的年齡段不均衡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很多品牌的產品線已經從嬰幼兒一直延伸到身高1.6米的大童。但16歲左右的少年裝仍然是一個空白地帶。
由于一個童裝品牌的產品線往往涵蓋了各種服裝品種,而每個童裝企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童裝行業也出現了產品細分現象,一些企業專做毛衣、羽絨服、針織內衣等特色品種,有些為品牌企業貼牌,有些創立專業產品品牌。
同時,一些成熟品牌已經開始進行產品的延伸,從服裝延伸到帽、襪、包、飾品等服飾產品的品牌比比皆是,還有一些品牌開始涉足鞋類、床上用品、文具、嬰幼兒用品等。一些企業將品牌系列化,不同年齡段、不同風格、不同檔次的產品分開經營。系列化可以說是企業集團化的前奏。
激烈的競爭導致企業產品結構發生改變,逐步優化,同時也促進了國內外童裝品牌格局進一部調整。
品牌格局進一步調整
近年來,巨大的中國童裝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通過自營、合資、合作、授權等不同形式登陸中國。但是海外品牌在中國童裝市場的征途上也未必是一帆風順。一些國際品牌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競爭問題,加上消費者對海外品牌的認知和識別能力以及對國內品牌認同感的上升,海外品牌受關注程度已經比過去有所降低。
隨著國內童裝品牌建設的深入,我國童裝品牌的區域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不同地區的品牌也逐步形成具有區位特征的風格和定位。上海、廣東、北京、浙江、福建等地已經培育起品牌團隊,江蘇、山東等地蓄勢待發。
另外,近兩年,不斷有成熟的成人裝品牌高調進軍童裝市場。adidas、nike迅速贏得市場,衣戀、以純等女裝、休閑裝品牌也不甘示弱。這些成人裝品牌將為童裝行業帶來成功的品牌運作經驗,對童裝企業的集團化延伸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就國內童裝市場來說,中端市場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地帶,是眾多大眾品牌的主戰場。隨著童裝品牌化發展,品牌個數急劇增加,中端領域的競爭也隨之加劇。由于可選擇性加大,消費者對單個品牌的忠誠度降低,品牌更迭速度加快。要想贏得市場,唯有不斷創新,提供能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產品。
目前,國內童裝品牌在鞏固中端市場的同時,一些大眾品牌開始試探高端市場,有些企業另立新牌,有些企業提升老牌,品牌在謀求價值上的提升是個明顯的趨勢。一些品牌的提升或轉型成功了,一些還在摸索,大多數品牌仍然滯留在中端。
在進軍高端市場的路上,有些品牌只是為了高標價以抵消高額費用或是單純從價格方面證明自己的身價,這種做法最終會拖垮一些企業。價格具有一定的剛性,上去了就很難明顯下調,否則會導致消費者認為質量下降等而損壞品牌形象,而高價位就意味著與之相應的高投入,只有切實地從面料、設計、做工、服務等各個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才能使高額的產品具有性價比優勢而吸引消費者,企業是否具有提升產品的能力是品牌是否能在高端市場站得住的根基。另外,越是高端消費者消費理念越成熟,普通產品賣高價是很難贏得這些人的認可的。
由于童裝品牌進入商場銷售的難度比較大,童裝專營店和童裝品牌專賣店建設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目前的重點任務,因此,童裝品牌的推廣仍然主要著眼于經銷商推廣層面。渠道促銷在品牌發展的時期都十分重要,而隨著品牌企業的發展壯大,直面消費者的市場推廣逐漸登上了童裝歷史舞臺。
童裝產業在變革、童裝市場在變革、童裝產品在改變、童裝消費在改變,在無限的“變”中蘊藏著無限的生機,也帶來了巨大的“適應性”風險。
在品牌建設的路上,我們看到了一批國內童裝品牌以獨特的經營理念和銷售模式迅速崛起。中國童裝業未來的領軍品牌隊伍正在形成,未來的品牌格局正在形成。
新聞來源:服裝界